笔趣阁 > 老宅通现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第544章 记者上门采访乔玉寻亲
    陈乔玉找到乔丽和青楠的消息,姚家村的人一直都知道。

    这次听说乔玉去镇上收到了青楠从外国寄来的信,消息更是传遍了姚家村的各家各户。

    大家都上门来陈乔玉家里道喜。

    修了院墙和防盗门窗之后,乔玉也大大方方地开门迎接村里的客人了。

    她选了个星期天,叫上青杨、英子,还有两个舅舅和小姨,都来家里。

    陈乔玉提前把东西厢没住人当仓库用的两间屋子锁了起来,货物基本上都放在里面。

    当然了,那些货物也都是陈乔玉筛选过的,即便被人看到也没什么。

    但锁起来显然更加安全一些。

    然后就是厨房,陈乔玉锁了后门,但跟堂屋连接的这个小门就没锁。

    反正有榆木板子盖着,一般人也不会掀开。

    其余她自己和青杨的房间,还有堂屋、院里,都可以用来接待客人。

    村里有道喜的习俗,谁家要是有什么喜事,都会在家门口放鞭炮。

    村里人听到鞭炮声之后,就会前来道喜。

    两个鸡蛋,一把挂面,或者自己家晒的菜干、核桃、红枣……不拘什么,主要是恭贺一下,顺便沾沾喜气。

    陈乔玉也拉着青杨,在家里准备了红糖水、各色水果糖奶糖,还有干果、酥饼、瓜子花生之类。

    但凡上门来的,都能抓上一把,唠唠嗑,说说笑。

    青杨负责放鞭炮,舅舅舅妈和小姨他们帮忙招呼客人。

    虽然不用请客吃饭,但是煮几个糖水鸡蛋还是要的。

    大家都对陈乔玉找到青楠乔丽的事感到非常震撼。

    这可不是客套,前些年送孩子的人可不在少数。

    除非一开始就知道送到附近的,时不时还去看,没断过联系的,还算是能有点儿消息。

    但凡送到远一些的,或者时间久了的,那都很难找回来了。

    村里也有人这两年承包土地或者外出做工挣了点儿钱的,想找回以前送出去的孩子,那都找不到了。

    辉子妈坐在条凳上,可是把陈乔玉给夸上了天。

    “嗐,他们那叫什么找?就是到村里走走问问,然后就没了。”

    “你们知道乔玉都干啥了?知道乔玉为啥要卖菜干,要开这个红薯粉作坊不?”

    “人家乔玉一早就想好了,卖东西的时候顺便打听,她的采购单子上都印着青楠的照片呢!”

    “乔丽那不也是?天天找,天天找,但凡有点儿消息,甭管是县城还是省城,乔玉带着青杨,可不都跑去了?”

    虽然找到乔丽的时间比较早,但谁都知道,陈乔玉没少费心。

    青楠更是,这可不是一般的力气。

    也有外村的人前来走亲戚,闻言就大为震惊:“她弟弟都被卖去国外了,还能找得回来啊?”

    国外在时下人的眼里,那就是遥不可及的大洋彼岸。

    信件和包裹都要寄不知道多久,在海上漂着,动不动就漂没了。

    陈乔玉连卖到国外去的弟弟都能找回来,这可是一件奇事儿!

    县城晚报报社的一个记者也从别处听说了这事儿,今天还特地赶来采访了。

    陈乔玉有些不知所措,但村里人可兴奋了。

    记者问:“请问你弟弟妹妹是什么时候被卖的呢?”

    陈乔玉还没说话呢,村里人抢着回答。

    “那可好几年了!他们妈过世之后,就没见了!”

    “哎你可别乱说,乔丽青楠可不是一开始就被卖的,还去陈善那里住了几年呢。”

    “几年啊?”

    “是不是陈善卖的啊?”

    “那不能,真要是陈善卖的,乔玉青杨不能这么亲近她,再说了,听说这次青楠能找回来,他二姑也费了不少劲呢!”

    村民们知道的故事情节,可比陈乔玉三言两语的带过精彩多了。

    记者听得津津有味。

    从一个寻亲的故事里,既找到了丧母孤儿的切入点,又找到了亲戚寄居的社会现象,甚至还有女儿把亲爹送进监狱的法制专栏。

    那叫一个精彩啊!

    尤其这寻亲的姑娘本人的经历也十分传奇,才刚二十岁,就已经是枫桥镇远近闻名的承包户和个体户了。

    生意和作坊那都是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虽然跟时下倡导的“娘道”、“长姐如母”、“小白菜”等等形象不符合,有些过于成功了,但故事性还可以的。

    关键是在这个刚恢复建交的时期,跟国外沾上边了。

    记者听得津津有味。

    每每问出一个问题,陈乔玉还在斟酌呢,旁边的村邻回答得比她还快。

    陈乔玉几次想把话头拉回来,都无果,最后也只能随它去了。

    青杨倒是执着,但凡村邻有说得太夸张的,他都要往回收收。

    陈乔玉就把这事儿交给青杨了,他是学生,跟记者还是比较好对话的。

    一整天,家里都没断人。

    人来了又走,下一波又接着来。

    入夜之后还招待了几波人,金二婶和乔玉小姨在厨房里操持着,陈乔玉偶尔过去看一眼。

    见大家都把榆木板子当成灶台垫板用,并没有谁想着要去把这么一块一米多长的弧形板子给卸下来,心里就并不慌张了。

    一直到晚上八点半,最后留下来的人简单吃了点儿东西。

    陈乔玉把从现代带回来的烤鸭给切成块儿,一半蒸了拌上辣椒油,一半直接跟青辣椒炒了,滋味甚美。

    其余鱼肉也不必多说,自然都是足足的。

    陈乔玉现在已经不用掩藏自己的富裕了,村里已经通知她了,叫她抓点儿紧,争取明年能评个万元户。

    明年也才1982年,1982年的万元户,还是很值钱的。

    也是大家眼里人人羡慕的富户,买拖拉机买小汽车都不在话下。

    陈乔玉便顺势提出,自己准备买个拖拉机。

    ……

    买拖拉机是大事儿,还需要队里批手续,可不是人人都能买的。

    而且拖拉机也有指标,要公社里拨指标才能买。

    好在陈乔玉最近运气都不错。

    前有青楠的回信,后面个体户手续顺利办下来——而且是两家。

    一家是在镇上的一个小商店,另外一家则是红薯粉的作坊。

    至此,陈乔玉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进行钱款进出,买卖东西几乎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了。

    有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买拖拉机也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儿。

    姚金宝带着她和姚大勇,还有村里另外一户养猪承包户,去公社跑了两趟,弄下来了拖拉机的指标。

    五月底,陈乔玉欢欢喜喜地去提拖拉机了。


章节报错(免登陆)